1、《内经》里说:“两神相搏,合而成形,常先身生,是谓精”。现代人通常理解为:精子与卵子相结合,形成生命。
笔者觉得这么理解,似乎不太准确。聊聊我的看法,大家交流一下:两神相搏,指的是阴阳二气相搏相融,更准确的来说是只要有分别念头,就会形成一个“我”。
这个很不好表述,我们拿梦来举例:梦境是没有开始,没有结束的,直接先有一个我,然后一瞬间环境、山河大地、诸多因缘集体现前。
梦中的我是怎么产生的?就是先有一个分别念头,即先有了一个“我的”念头。有了这个念头,就立刻有了对立面。
留意啊,就在这一瞬间(其实这时候已经没有时间这个概念了),“我的”和“对立面”(所谓阴阳)相互搏缠相互交融,
无数相关的信息都汇集,开始形成一个具体的我。这即是“两神相搏,合而成形,常先身生,是谓精”。这个“我”,
本质就是信息。因为有一个执着的点,以它为核心,汇集无数相关信息,固化成了“我”。这就是梦中的“我”。
梦中的我是虚幻的吗?非也。我们如果真能在梦中做主观察时,人在梦中,有血有肉,有精(物质身体),
有气(能量的运行),有神(那个主宰)……人的身体在现实中有的,梦中都有;人的身体在现实中没有的,
梦中仍有。为什么?唯心所现,心物一元。圣人说“一芥子中藏一世界,一世界藏一芥子”。其实即使此理。
2、说罢了梦,我们来看现实中的生命现象:胎生、卵生:胎生即如人、马、牛等,卵生如鸡、鸟、蛇等。
两者都需要有父精、母卵结合,即一阴一阳;湿生:如蚊虫、蛆、腐肉虫等。由温度(阳)、水(阴)结合而生;
化生:如谷子放久了生出的虫,以及其他灵性之物。莫不是阴阳二气相搏产生。只是低等动物没有情思这种功能,
纯由阴阳二气而生。高等生物,因为有了情思,于是有了灵,有了更多的精神现象,
这个生命的构成要复杂的多。这其中的区别与奥妙,我现在还说不清楚。
3、所以说,凡是“两神相搏”,就会有“精”(我)出现。你生气时,
你和愤怒的对象虽然只存在于脑海里,但实际上,脑海中的彼此在当时就是真实的。
你所有的情绪,在脑海里、在心里,都是真实的。
4、认识到这些规律,对于我们有什么指导呢?不要跟着情绪走,不要跟着环境流浪。
我们以为这只是小事,只是脑海里的虚妄,其实都在损耗。
心境恬淡虚无,是为养生与治疗的根本。
5、补充:《内经.灵枢.决气篇》黄帝曰:余闻人有精、气、津、液、血、脉,余意以为一气耳,今乃辨为六名,余不知其所以然。
岐伯曰:两神相搏,合而成形,常先身生,是谓精。何谓气?岐伯曰:上焦开发,宣五谷味,熏肤、充身、泽毛,若雾露之溉,是谓气。
何谓津?岐伯曰:腠理发泄,汗出溱溱,是谓津。
何谓液?岐伯曰:谷入气满,淖泽注于骨,骨属屈伸,泄泽补益脑髓,皮肤润泽,是谓液。
何谓血?岐伯曰:中焦受气,取汁变化而赤,是谓血。何谓脉?岐伯曰:壅遏营气,令无所避,是谓脉。
黄帝曰:六气有,有余不足,气之多少,脑髓之虚实,血脉之清浊,何以知之?
岐伯曰:精脱者,耳聋;气脱者,目不明;津脱者,腠理开,汗大泄;液脱者,骨属屈伸不利,色夭,脑髓消,胫痹,耳数鸣;
血脱者,色白,夭然不泽,其脉空虚,此其候也。黄帝曰:六气者,贵贱何如?
岐伯曰:六气者,各有部主也,其贵贱善恶,可为常主,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。
转载声明:本文转载自「禹州千草堂」
|